绿色回声#6:中国首次公海休渔逻辑。台湾渔民处境。

同事们、朋友们:

🙋欢迎来到第六期「绿色回声」。这是一份由「环境报道联盟」主办的新闻信,内容包括:近期好故事精选,新的数据来源,资助、培训或者合作报道的机会。

❤️新一期新闻信里:海洋、渔业成为中外媒体都关注的议题;节制开发资源,适度、协调、有规划地改造环境,则是其他报道提示的出路。

🚩我们的初衷:环境关乎人类,世界关注中国,中文版绿色回声更关注中文世界优秀环境报道,也希望将广阔天地、与你我相关的机会告知诸位。如果你认识可能感兴趣的人;想透过中英文「绿色回声」向世界各地同行、专家推介作品;想讨论某个选题,都请直接回复、转发这封邮件,我们期待听到更多声音!也欢迎加入Slack(点击加入)群聊。

👍中文好题

  • 首次公海休渔的逻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采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远洋渔业协会、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协会人士,阐释中国首次公海休渔的种种考量。其中细节:「国内企业采用的大型远洋拖网渔船过去相当一部分是购买的国外二手船,基本上是处于国外淘汰边缘的船型」,以及「我们休、人家不休」的小声争议,值得玩味。

  • 台湾外籍渔民的处境,南风窗姜雯的报道,以她的走访、观察、交谈呈现台湾外籍渔工在新冠疫情下的薪资、生活条件等境况。文章的引子是2019年台湾宜兰县南方澳大桥断裂事故,罹难者都是来自印尼、菲律宾的外籍渔工。

  • 淮河洪水为什么这么大?或与上游河道治理导致来水变快有关。南方水灾继续受到关注,中国新闻周刊霍思伊报道:今年淮河流域的洪水规模不是历史最大,却来得迅猛。位于中游的安徽官员称:可能与上游河南截弯取直、退堤的方式有关。同时也反映安徽治理没有跟上,以及「跨行政区划的流域治水,常伴随博弈」,显示缺乏平衡及协调。「安徽拦不住河南,但江苏能拦住安徽,安徽被堵在中间,受灾最重」是最直接的概括。解决人水共处、异地搬迁,也是难题。

  • 走私穿山甲该如何被救助,搜狐极昼新闻古欣的文章:以湖南石门、广西南宁、广东广州等地穿山甲侦破案件、公益诉讼、环保组织救助活动为线,点出走私穿山甲被罚没后去向不明、救助流程不明,甚或存在违法利益输送等一系列乱象与争议。

  • 云南蝗灾并非来自非洲、南亚,南方周末杨凯奇的科普文章指出:云南普洱的蝗灾来自「黄脊竹蝗」,灾情相对容易控制;而在非洲、南亚肆虐的「沙漠蝗」潜在入境路线也正受到密切关注。

⛰️他山之石

  • 1984年,印度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工厂发生化学泄漏,一天造成3000人死亡,此后估计有17000人死亡。Telegraph的Joe Wallen报道发现:事故难民比其他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 环境报道联盟同事Keith Anthony Fabro在Mongabay的文章: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对「野生捕捞礁石鱼」的高需求,如何导致过度捕捞、鱼类资源枯竭。

  • Tempo关于印尼政府放松龙虾幼苗出口限制的调查报告,发现一些出口公司与海事和渔业部长及其政党有可疑密切联系。

  • Ian Urbina关于中国渔船在朝鲜海域“违规”捕捞的报道。报道引用渔业观察组织的卫星图像,指出中国渔船违反联合国禁令前往朝鲜海域捕鱿,并对朝鲜、韩国郁陵郡渔业、渔民造成严重影响。遗憾的是,报道中例如“最大规模”的引述没有公开数据支持,也未体现对韩国渔民、中国渔船公司的采访。

  • 中外对话采访港大法学院副教授韦凯雯,她向香港法庭提交多份野生动植物「受害者影响陈述」,让法官、检察官认识到严重生态后果。

💃活动、机会、报告、数据

  • Global Fishing Watch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推出的工具栏目Carrier Vessel Portal,用可视化地图和船只识别系统(AIS)数据告诉你海上非法转运(非法所得直接在海上交易)发生在哪里。

  • NASA将在8月下旬开始有关「沿海生态系统遥感」的系列培训

  • The Oxygen Project正接受深海底采矿,这一日益浮现的海洋问题的报道提案。

  • 企业责任资源中心:世界几大风能太阳能企业履行人权责任的报告

  • 澎湃新闻的智库产品「向海而兴」,体现中国决策者思路。包括对大量船舶「中资外籍、税收外流」风险的清晰认知。

🤝one more thing:我们也在找人!希望找到经验丰富的记者加入「绿色回声」的写作,感兴趣请直接回复这封邮件。

🙏以上梳理挂一漏万,不及其余。再次欢迎补充、讨论,转发给更多朋友。

下期再会,祝好!

Previous
Previous

绿色回声#7:青海非法采煤。对话Elroi Yee。

Next
Next

绿色回声#5:南方洪灾。秦巴矿区污染。对话邱嘉秋、Philip Jacobson、Tom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