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

View Original

绿色回声#4:气候难民。对话Akshit Sangomla。

同事们、朋友们:

🙋欢迎阅读第四期「绿色回声」,这是一份由「环境报道联盟」主办的新闻信,内容包括:近期好故事精选,新的数据来源,资助、培训或者合作报道的机会。

❤️新一期新闻信,我们也将推出两个新的栏目「专题讨论」和「记者访谈」,将亚洲地区的环境热议话题、优秀记者访谈分享给各位,希望能有所启发。

🚩我们的初衷:中文版绿色回声更关注中文世界优秀环境报道,也希望将更广阔天地、与你我相关的机会告知诸位。环境关乎人类,世界关注中国,专业、秉持开放心态的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如果你认识可能感兴趣的人,请将这封电子邮件转发给ta。我们期待更多分享、讨论,任何想法都可直接回复这封邮件。也欢迎加入Slack(点击加入)群聊。

👍中文好题

  • 大雨洪灾的广西荔浦样本。界面新闻梁宙的报道,呈现当地应急管理表现、村民的损失、心悸,面对的重建困境等诸多侧面。报道引述当地应急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的话:「大江水库在溢洪前大概半个小时发出了通知,我们启动大喇叭,放在村委的楼上,村干部分片通知,打电话、发信息,发微信通知。撤离的时间还是比较短,比较仓促,雨水来得太快了,我们监测还是有一定的缺陷」,而这座水库在当时仅仅有一名60岁的临时工值班。

  • 中国首次在公海休渔。中外对话张春的解读文章,点出几个数据:「当前中国远洋鱿钓产量占公海鱿钓产量的五到七成,并连续9年占世界第一」、「远洋鱿钓已成为中国远洋渔业支柱产业,占中国远洋捕捞量的三分之一」,并引述不同专家的观点:「这是中国远洋渔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进展,也是保护渔业产业的关键策略」和「禁渔的作用有限,加强对渔船的管理,乃至推动建立渔业管理组织才是长远之计」。财新记者周泰来也关注这一话题:梳理了近年一些因中国对远洋渔船监管不足引发的国际争议事件;并引述「舟山日报」报道指:占全国远洋鱿鱼产量60%的舟山市作为主要持份者,支持公海休渔,因为「近年来低产已成常态,单产仅200~400吨,2019年甚至出现50吨“绝产”」。

  • 穿山甲未从药典完全除名?环境调查署的报道指出:「即使穿山甲在药典中原材料的部份已被移除,其甲片仍在药专利方的成分中继续被入药」,他们翻阅、对比最新、已出版的2020版药典以及2015年、2010年版本的药典,发现在八种中成药专利药方中,仍然写有穿山甲片。这八种药物分别是:茴香橘核丸、阿魏化痞膏、龟龄集、再造丸、麝香脑脉康胶囊、妇科通经丸、金蒲胶囊、拔毒丸。国家药监局、药典委应对穿山甲片「在原材料部分被移除」和「在八种专利药方中保留」的含义接受媒体采访或进行解读。

✏️专题讨论:气候难民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也启发了本期主题。2018年,「全球难民契约」已经指出「气候、环境退化、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地与难民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世界银行估计:到2050年,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将增加1.43亿气候移民。

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已导致缅甸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多地出现难民潮。同时,有关气候变化导致流离失所的数据、科学和可视化工具也越来越多,例如:

  • 世界银行2018年的权威报告:Groundswell为内部气候迁移做准备

  • 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er报告分析了世界各国因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原因而造成的内部环境难民现象,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字以供参考。

  • Resource Watch对气候、洪水、冲突风险等因素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分析,便于查看存在高风险/重叠风险的区域。

  • Migration Data Portal的最新数据包括:移民人数估算,还涉及政策、脆弱性分析等。尽管它不能直接量化气候迁移的风险,但可以提供有用的佐证数据。

许多报道需要记者亲临现场,在Third Pole的视频故事中,记者Ramesh Bhushal和Nabin Baral前往尼泊尔东部的村庄,那里水源匮乏,迫使人们迁徙。同样,纽约时报关注地震、海平上升造成的菲律宾巴塔桑岛的流离失所,这个岛正在消失。

在中国,也有不少地区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宁夏西海固,情况是:「一项涉及35万人的移民计划…… 迁出地“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澎湃新闻石毅等人在2015年发表的文、图、视频、H5动效并茂的报道,讲述了当地普通人不得不走、如何安顿的好故事,树立了典范。2017年,记者陈玮曦在财新的视频报道,关注内蒙古阿拉善盟最后的游牧民,呈现气候的变化对生存方式的深刻改变。

🎙️记者访谈:Akshit Sangomla

Akshit是印度新德里「Down To Earth」的科学记者。他最近的两个故事来自一份重要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气候变化,南亚气温将升高4.4°C。他的第一个故事:关注气候变化对南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带来极端天气;第二个故事:关注印度洋温度上升将带来海平面升高、极端湿润等问题。我们和Akshit聊了聊,并问了他一些问题。

您在印度报道环境话题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主要挑战是:在追求某些敏感故事的时候,从政府部门和机构获取数据方面。另一个主要是:缺少相关领域专家,他们不愿意向媒体谈论与环境有关的话题。

如何提高报道水平,您打算继续关注此主题吗?

我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新的、促进现有的环境记者网络来推进报道。让更多关联国家的记者参与进来;让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进来,让我们的报道更加准确。

您希望读者看完故事后记住什么?

我会尽力分析气象和气候变化等复杂主题,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发生。

我们也准备访问一些中文记者,你准备好了吗😉

⛰️他山之石

Mongabay的报道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盗猎活动增加,这里是许多珍贵野生动物最后的家园。

Mekong Eye的报道:「挖还是不挖:围绕泰国巨型运河的争议」。越来越多人建议在泰国南部修建运河,以替代拥挤不堪的马六甲海峡,记者沿着拟建设路线135公里,对可能受影响的社区进行了走访。点击收看28分钟英文视频报道。

💃活动和培训

对话二(点击预约)「马来西亚土著人民和野生动植物保护」6月25日晚上8点-9点(吉隆坡时间=北京时间)

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即将开始,主题是「马来西亚土著人民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副标题:「现代法律经常将狩猎定为犯罪,但这却是许多土著社区的生活方式。法律的影响是什么?马来西亚土著社区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威胁?」。「穿山甲报告」的马来西亚同事Elroi Yee、Ian Yee将和其他观察者、专家一期讨论这一话题。马来西亚同事极具热情和亲和力,系列活动轻松、有趣并有启发,邀请您也来。

  • 中外对话组织了一场网络研讨会,题为「中国可以让建筑更绿色吗」, 在7月3日举行。

  • SCCCN 2020,这是由OpenNews主导的会议,将在7月15日至17日间举行。主题是:记者如何改变他们的工作、组织和社区。 

  • Engage Media收集了针对亚太地区的Covid19资源数据库,包括关于信息安全、反虚假信息等资源。

  • PLOS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集,将展示与广泛的保护科学相关主题的研究,主题涉及栖息地、气候变化、入侵物种、保护策略等方面。

🤝one more thing:我们也在找人!希望找到经验丰富的记者加入「绿色回声」的写作,感兴趣的话也可直接回复这封邮件。

🙏以上梳理挂一漏万,不及其余。再次欢迎来信补充中文世界更多信息,直接回复本邮件讨论,或转发给更多朋友。

下期再会,祝好!